前言 #
我在關於我 中有提到,2022 年我儲存音樂製作素材與作品的隨身硬碟無預警秀抖,雖然救回來了但差點漏尿,於是入手了第一台 Synology NAS DS216+II 做雲端備份,順便研究起了自架服務,之後的三年間陸續架設了幾個自架服務,漸漸地硬碟容量開始耗盡、記憶體也開始無法負荷現有的服務量。
2024 年底開始就有升級 NAS 的想法,但聽說過陣子 Synology 就要推出新機型,那段時間便將部分服務先下線,將就著用。沒想到 2025 年 4 月 23 日 Synology 確實推出了新款 NAS,卻限制只有使用原廠認證的硬碟才能使用全部的功能1,我本來就有計畫在未來慢慢脫離 Synology 系統,改用開源的 TrueNAS 系統,一得知還有硬碟限制,便下定決心趁這個機會跳槽吧。
構思藍圖 #
於是我便開始研究起 TrueNAS,我主要的需求有「備份及快照電腦資料」、「架設 Docker 容器服務」,過程中我得知許多人使用 Proxmox Virtual Environment (簡稱 PVE) 這個專門用於「伺服器虛擬化」的開源 Linux 發行版系統,在其中創建 TrueNAS 虛擬機,將硬碟直通給 TrueNAS 讓它負責檔案備份及快照等,而架設服務等任務就交給 PVE 另外創建的虛擬機負責。
於是我就決定以這個方案進行硬體選購。
首先我先大致計算需要開設幾個虛擬機、各個虛擬機中要架設哪些 Docker 容器,並跟 Perplexity 討論出要怎樣規格的硬體才能負荷的了我的需求,還預留了一段「相當大」的空間以備未來升級使用。
硬體挑選 #
初步方向 #
我先規劃好了以下的需求,挑選適合的主機板。
| 要求 | |
|---|---|
| 預算 | 15000 |
| 平台 | AM5,支援 Ryzen 7000/9000 |
| 記憶體 | 支援 DDR5 ECC UDIMM |
| PCIe 擴充 | 2 x PCIe 5.0 x16(可 16/NA 或 8/8),支援多 GPU |
| SATA | SATA 6Gb/s,暫定至少4顆,日後會持續擴充,兩顆一組做RAID1+0(RAID10) |
| M.2 | 2 x M.2(PCIe 5.0 x4),兩條 NVMe M.2 SSD 組 RAID1,作 Proxmox 系統碟 |
| 乙太網路 | 希望有原生 10GbE 插口 |
| IPMI | 支援 |
| IOMMU | 支援,讓 PVE 中的 TrueNAS 虛擬機能管理硬碟,專門負責資料備份及管理 |
PCIE 插槽未來打算留給一張顯卡跑自架 LLM;剩下一條拿來插 M.2 擴充卡,另外使用兩張 NVMe M.2 SSD 組 RAID1 作為 TrueNAS 的 SLOG/ZIL(寫入日誌 SSD),另外一張作為 TrueNAS 的 L2ARC(快取SSD)。
這裡應該有很多 bug,不過那時我還不太懂,總之就是這樣子安排了,如果覺得不對勁請直接忽略,而且到最後發現,其實以我的規模根本不需要額外的硬碟負責SLOG/ZIL 和 L2ARC。
選定主機板 #
經過一番研究,在眾多「妖板」中尋找過後,我找到了兩張最符合上述需求的主機板:
但 AsRock 那張只有一個 M.2 插槽,於是便選定 Supermicro H13SAE-MF,並於 6 月 1 號於淘寶上下訂,價格是 3650 人民幣,但賣家表示可能要 7 月才會進貨,反正我本來就打算 7 月回到台灣後才著手組裝,便表示沒關係,我願意等,沒想到 6 月 30 號賣家來訊表示,目前原廠一直沒有進貨消息,其實也不難理解,那陣子全球 AI 熱潮,伺服器硬體價格上漲甚至缺貨,於是我只好另尋其他主機板。
又做了一番研究後,實在找不到符合我需求的主機板,便放棄了 AMD 平台,選擇了 Intel 平台的主機板 ASUS Pro WS W680-ACE IMPI 。

核心硬體補齊 #
於是我於 7 月 14 號前往光華商場原價屋購買了下述的設備。
| 硬體 | 型號 | 預算 | 價格 | 數量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CPU | Intel i7-14700 | 10000 | 9700 | 1 |
| 主機板 | ASUS Pro WS W680-ACE IMPI | 15000 | 13990 | 1 |
| RAM | Kingston KSM56E46BD8KM-48HM | 10000 | 9500 | 1 |
| NVMe M.2 SSD(系統碟使用) | Micron Crucial T500 1TB | 5000x1 | 2588 | 2 |
| 電供 | Apexgaming GTR Plus-1000M | 沒預算 | 3390 | 1 |

後續將服務陸續架起,並運作一段時間後,發現只有一條 48 GB 的記憶體非常緊繃,於是又於 8 月 27 日購入一條,不過才過了一個月就降價到 7800 元,當下其實覺得自己蠻像小丑的🤡,當然現在非常慶幸,因為現在不只漲價還很難找到現貨。
五金配件 from 淘寶 #
至於主機殼、機櫃及儲存硬碟我則是從淘寶購入。
硬碟礙於預算我買了「整新碟(清零碟)」,好孩子請不要學,我做了多個異地異質備份(遵循321原則),也充分地了解風險。
-
機櫃(淘寶連結 )
我在蝦皮上看到同款的要兩倍價…價格:840 人民幣(3505 台幣)
規格:高度 120 公分/22U/寬 600 公分/深 800 公分這台機櫃上方出風口可以裝 4 顆風扇,原先有附兩顆 220V 的散熱風扇,但我家是 110V 的電,於是沒想太多,又去光華商場花了 1260 買了 4 顆「高風量」風扇,只能說比早餐店抽油煙機還吵啊,幸好我是把機櫃放車庫,就將就著用吧。
- 主機殼 - 4U 帶鎖機櫃式機箱(淘寶連結
)
機箱本體+機櫃滑軌 - 價格:325 人民幣
硬碟熱插拔模組 - 價格:285 人民幣
共 2758 台幣
-
整新碟(淘寶連結 )
應該是將希捷 Exos X16 16 TB 企業級硬碟 2 TB 壞軌區域隔離整新成 14 TB,再次強調,風險極高。我買了兩顆做 RAID1,還有遵循 「321 原則」備份。
單顆價格是 908 人民幣(3857 台幣)。
集運過來又花了將近 700 人民幣,我還有跟其他很多東西一起運,就抓個 500 人民幣(2200 台幣)好了。
周邊設備 #
-
UPS 防斷電系統
我的需求是容量大約 1500VA / 1000W,且要支援開源 UPS 管理工具 Network UPS Tools (NUT) ,最後在 momo 上購入這台 5990 元的 CyberPower CP1500PFCLCDa 。 -
路由器
為了要跟一般家用設備內網隔離,原先打算購入一台新路由器,研究的過程發現軟體路由器 OPNsense ,便在主系統 PVE 中開設一台 OPNsense 虛擬機作為軟路由,負責整個 Home Lab 的流量。未來會搞一台獨立主機架設它,不然要是 OPNsense 虛擬機掛了或是 PVE 本身掛了,整個 Home Lab 就癱瘓了,連在遠端都無法用 IPMI 控制。
-
Switch 交換器
拿家裡倉庫裡挖出的百元交換器,還在物色適合的機器。 -
PDU機架型排插
買機櫃時有附,但因淘寶購入所以非台灣可用的插頭類型,原本打算另外購入,但發現用 UPS 就夠了。
總開銷 #
| 硬體 | 數量 | 總價 |
|---|---|---|
| CPU | 1 | 9700 |
| 主機板 | 1 | 13990 |
| RAM | 2 | 17300 |
| NVMe M.2 SSD | 2 | 5176 |
| 電供 | 1 | 3390 |
| HDD | 2 | 7714 |
| UPS | 1 | 5990 |
| 機箱 | 1 | 2758 |
| 機櫃 | 1 | 3505 |
| 機櫃風扇 | 4 | 1260 |
| 集運費 | 2200 | |
| 總開銷 | 76159 |
後記 #
這篇單純只是分享初期 Home Lab 的藍圖構思以及硬體選購過程,後續我還會分享一些軟體層面及網路層面的架設心得。
我的硬體選擇絕對不是最適合的,我相信專業的來一定可以挑出更符合我的需求的硬體,但自己探索的過程也是一種樂趣,以結論來說整台伺服器非常堪用,甚至可以說某些部分還有些效能過剩,但有什麼不好呢?
參考文章 #
- NAS 自架之旅(一):硬體採購篇 by oalieno’s blog
- 新玩具 proxmox 小主機
- 【用純SSD自組NAS】並留下4個槽供隨時擴充 家用SOHO Mini Server ITX?廢話跟圖一樣多
- 【DIY】第一台自組3U伺服器!跑Web Server與NAS Server
- 居家小機房,我買了一個機櫃…
- 搭建属于自己的 HomeLab - Power’s Wiki
- 折腾的尽头?不装了!我家开IDC数据中心!HomeLAB!
- 离谱级装修布网方案!真·家庭数据中心! - YouTube
-
現在已經有繞過限制的方法了。 ↩︎